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,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。一百年来,从王国维到郭沫若,再到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,甲骨文研究取得了卓著成绩,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学科。
在甲骨文研究和甲骨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,本世纪二、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在历时十年的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中,发现了王陵区、宫殿宗庙区等重要遗迹和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、白陶、玉器等珍贵遗物。殷墟科学发掘不仅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发展,还为今日考古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我国学术界一批享誉世界的考古学家,就是在殷墟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。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,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怀念与尊重!
甲骨文的发现为二十世纪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本世纪初,王国维等学者利用甲骨文,把其中的殷先公先王剔发出来,从而使《史记·殷本纪》等书所传的殷代王统得到了物证,同时也纠正了《史记》对个别殷代王世记载的失误。因此,甲骨文的发现,一下子便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提了一千年。这对以往学术界的“东周以上无史”论和某些外国学者主张“中国文明只能上溯至公元前7、8世纪”的错误看法,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反驳。郭沫若全面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,高屋建瓴研究甲骨文,从而完成了他的划时代著作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、《十批判书》和《奴隶制时代》,成功地主编了《中国史稿》等书,大大地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。
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文字,它同古埃及的纸草和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交相辉映,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大放异彩。遗憾的是,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,而中国的甲骨文几经变异,一脉相承,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。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,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,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。由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因此,甲骨文被发现以后,很快就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。他们或收集著录,或考释文字,或研究甲骨文蕴藏的古代社会奥秘,或探索甲骨文自身的演变规律,无不取得了可喜成绩。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,流散在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甲骨文都已著录发表,为甲骨学和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增加了新的资料。海外学者的努力和追求,不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,使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,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古代文明,宣扬中国古代文明做了十分有意义的事情。我们对所有热爱中国古代文化,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各国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!
今天,有来自欧美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数十位学者出席我们的盛会,就是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的最好说明。我们虽然语言不同,但甲骨文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。请允许我对远道而来,追求真理,追求学术,追求友谊的各国朋友表示亲切的慰问!
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和发掘。毛泽东同志曾经亲临安阳殷墟,并多次讲到甲骨文。江泽民主席也到过殷墟考察,并说“殷墟的学问很深”。早在1950年,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困难情况下,我们就恢复了殷墟的发掘工作。50年来,殷墟的科学发掘工作从未中断,1973年在小屯南地出土甲骨七千余片,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出土甲骨六百余片,这是继1936年127甲骨储藏坑后的两次集中发现。为了全面整理甲骨等古代优秀文化遗产,在1956年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时,历史研究所就提出编纂、整理甲骨文的计划。在主编郭沫若、总编辑胡厚宣和十多位年轻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下,终于在1982年将《甲骨文合集》十三巨册全部出齐。这部被誉为甲骨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,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发展。为了全面总结甲骨学100年来的成就,推动新世纪甲骨学研究的辉煌,1996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重点项目“甲骨学一百年”。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努力,现在这个项目的成果以《甲骨学一百年》、《甲骨文合集补编》和《百年甲骨学论著目》三部书的形式,奉献给海内外学术界,并作为向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!
一百年来,我们的甲骨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,硕果累累,令人欣喜。但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在发展,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。我十分赞成一些专家的意见,他们认为,“甲骨学当前的课题还有许多”,“甲骨学的研究不是已经完成,而是刚刚开始。”因此,停止的观点和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要不得的。在新的一百年里,我们的甲骨学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,任重道远,大有作为。
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,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。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党和国家需要一批站在世界学术前沿的甲骨学专家、古文字专家和历史学家、考古学家。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,我们理所当然要挑起这副重担。